子計畫四:「善盡大學社會責任」之成果與亮點
本校秉持在地關懷精神,並因應台灣高齡化社會,110年度由去年培訓之體能種子指導員前往縣內社區,帶動長輩學習毛巾操,凝聚社區運動風氣,受到熱烈迴響;110年度持續列入社會責任發展相關議題,推動新住民醫護客語教育工作坊,使照護與被照護者溝通更順暢;響應環境永續議題,本校環安系師生辦理淨灘活動,與在地廠商進行廢水技術交流,降低對生態的危害;為協助青年農民增加專業知識,開設培訓課程,提升青農競爭力;將永續觀念注入創客工作坊課程,除知識解說,並將產業廢棄物化為藝術品,培養在地學員創意發想與創客精神。
亮點一、偏鄉不偏鄉 點亮學童知識視野
本校地處苗栗縣,相較於六都,整體發展與環境條件皆較為不足,偏鄉未來的希望就在這些學童身上,惟其家庭環境、學校資源都較無法支援。因此,大學有來自全台各地多元、正向、豐沛人力,足以提供偏鄉國中小學童最好的陪伴,並協助偏鄉師長教學,為社會機會不平等與資源落差,盡一己之力。「偏鄉 不偏鄉」計畫為苗栗中小學校園建置網路,輔以三語教學輔導,確實發揮以學校改善地方的使命,更榮獲2021第二屆《遠見雜誌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福祉共生組楷模獎殊榮。
亮點二、新住民親職教育 共學課輔好安心
延續109年新住民深耕計畫之精神,本校華語文中心搭配「實用中文讀寫」、「新實用視聽華語」教材,開設華語文課程,並採用線上遠距教學模式進行授課,減少時間與空間之距離,增加新住民學習的最大效益。為了增加孩童的口說能力,也讓新住民家庭共同製作小書,透過親子共學方式,培養新住民說繪本故事的能力,創造與新二代一起看故事書時光。於校內舉辦新住民主題月工作坊,包含越南文化、緬甸文化、中國手纏花書籤等活動,讓校內學生認識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特色和差異,減少文化衝突與歧視,培養學生文化包容力。
亮點三、創客工作坊注入永續觀念 廢棄物變藝術品
創客教育透過社會設計議題,培養學生對於人本、社會與環境之關懷,藉由業師協同教學、實作課程、演講分享、工作坊等方式,掌握在地產業發展趨勢及議題,培養師生創意發想與創新的能力,107年至110年共辦理22場;近年本校在課程的開發上注入永續觀念,今年邀請本校畢業校友擔任講師,探討工業廢棄物議題,透過創作課程將工業剩料重獲新生,學習創新環保行動方案,達到永續環保目的。